冲阳穴归属足阳明胃经,有缓解治疗头痛、牙痛、口眼歪斜、胃脘痛等作用,冲阳穴的位置: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,详见以下介绍的冲阳穴的准确位置及穴位疗法。
【冲阳穴的位置】
【冲阳穴】位于人体的足背最高处,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,足背动脉搏动处。
【取穴方法】正坐垂或仰卧位,距陷谷穴3寸,当足背动脉搏动处取穴。
【穴位解剖】在趾长伸肌腱外侧;有足背动、静脉及足背静脉网;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,深层为腓深神经。
冲阳穴位位置图
【深度解剖】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(踇)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、短伸肌、第二楔骨。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。皮下有足背静脉网,外侧引出小隐静脉,内侧 则有大隐静脉的起始。足背深筋膜浅层薄而坚韧。针由皮肤、皮下组织,避开足背动脉,在(踇)短伸肌的上方深进,可达第二楔骨表面的骨膜。以上诸肌均受腓深 神经支配。
【穴名解说】
【冲阳穴】经穴名。出《灵枢.本输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胃经原穴。别名:会原、会骨、趺阳。
【穴义】胃经经水在此气化为阳热之气。
(1)冲阳。冲,穴内物质运动之状。阳,阳气。冲阳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。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,因有解溪穴的分流,传至本穴的经水较为稀少,经水受脾土之热而大量气化冲行于天,故名冲阳。
(2)会原。会,聚会。原,本源。会原名意指本穴气化之气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。本穴物质为胃经经水的气化之气,其气性温湿热,同合于胃经气血之性,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,故名会原。
(3)跗阳。跗,脚背也。阳,阳气也。跗阳名意指本穴为脚背阳气的主要输供之处。本穴为胃经之穴,位处脚背,气血物质为气化的阳热之气,较之足部其它经脉各穴提供的阳热之气为多为强,故名跗阳。
(4)会屈。会,聚会。屈,亏缺。会屈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此亏缺。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,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水液气化,流来的经水因气化而不断亏缺,故名会屈。会涌名意与会屈同,涌指本穴的气化之气涌出穴外。
(5)会骨。会,聚会也。骨,水也。会骨名意指解溪穴散解的地部经水有部分会聚本穴。
(6)胃经原穴。本穴地部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合胃经之气血,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,故为胃经原穴。
【气血特征】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气化之气。
【运行规律】经水快速气化并循胃经上行天部。
【功能作用】燥化胃经水湿,生发阳气。
【冲阳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【主治病症】头痛、牙痛、口眼歪斜、胃脘痛、足背肿痛、足缓不收等。
【作用功效】冲阳穴,和胃化痰,通络宁神。
【古代记述】头面浮肿,上齿痛,腹胀,胃脘痛,足痿,脚背肿痛,癫狂,疟,痿厥,风头重,额痛,枢股腘外廉骨痛,腹大不嗜食,热病汗不出,口中热病,痹不仁,振寒时有热,四肢不举,腹满身重,善呕,瘿,口眼歪斜。
【近人报道】脉管炎。
【相关记载】冲阳穴主治:1.精神神经系统疾病:面神经麻痹,眩晕;2.消化系统疾病:胃痉挛,胃炎;3.运动系统疾病:风湿性关节炎,足扭伤;4.其它:牙痛。
【穴位配伍】冲阳穴配大椎穴、丰隆穴治癫狂痫。配足三里穴、仆参穴、飞扬穴、复溜穴、完骨穴,有补益气血,润养经筋的作用,主治足痿失履不收。配丰隆穴,有豁痰宁神的作用,主治狂妄行走,登高而歌,弃衣而走。
【相关方例】足痿失履不收:冲阳、足三里、仆参、飞扬、复溜、完骨。疟从脚起:冲阳、束骨。狂妄行、登高而歌,弃衣而走:冲阳、丰隆。脚气:公孙、冲阳、三里。
【文献摘要】
(1)<素问>:刺跗上,中大脉,出血不止,死。
(2)<针灸甲乙经>:善啮颊齿唇,热病汗不出,口中热痛;胃脘痛,时寒热。
(3)《铜人》:偏风口眼喎斜,肘肿。
(4)陆渊雷云:“趺阳即冲阳穴所在,在足背上,去陷谷三寸动脉应手,属足阳明胃经”。
(5)王冰云:“候胃气者,当取足趺之上,冲阳之分,穴中脉应手也”。
【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】
【治法原则】寒则补而灸之,热则泻针出气。
【针刺方法】冲阳穴,避开动脉,直刺0.2~0.3寸,局部酸痛;直刺0.3-0.5寸(避开血管)。
【艾灸方法】冲阳穴,艾炷灸3~5壮,艾条灸5~10分钟。
【相关补充】冲阳穴是胃经的原穴,专门管理胃。冲阳穴在脚背的最高处,用手按着会感觉到动脉的搏动。当您出现消化不良、胃胀、腹泻等症状时,可以按揉冲阳穴几分钟,就会得到缓解。也可以用艾灸冲阳穴的方法补胃 ,能收到很好的效果。
【艾灸操作】方法很简单,点燃艾条,对准穴位灸,距离皮肤2~3厘米,艾灸5~7分钟,以皮肤感觉热而不烫为宜。艾灸冲阳穴,可以让足阳明胃经运行顺畅,也就能保证胃里面的气息供应正常,具有暖胃、护胃的功效。按揉或者艾灸冲阳穴,可以作为平时胃部保养的方法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anxiamo.com/zhishi/21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