跗阳穴的位置、作用以及按摩方法

发布时间:   来源:按下摩
  跗阳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,有治疗脚气、头痛、外踝肿痛等作用。跗阳穴的位置:小腿后面,外踝后,昆仑穴直上3寸,具体内容请参考以下介绍的跗阳穴的准确位置及穴位疗法。

跗阳穴

  【跗阳穴的位置】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,外踝后,昆仑穴直上3寸。

  【取穴方法】侧坐,从小腿外侧下端高骨(足外踝)后方,平该高骨处向上量4横指(即3寸)处。即:在小腿后区,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取昆仑,直上3寸,按压有酸胀感。

  【穴位解剖】在腓骨的后部,跟腱外前缘,深层为拇长屈肌;有小隐静脉,深层为腓动脉末支;布有腓肠神经。

  【层次解剖】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腓骨短肌、(踇)长屈肌。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。该神经为腓总神经自腘窝内发出,向下走行于小腿后区外侧,并没途 发出分支,分布于小腿外侧的皮肤。腓肠外侧皮神经发交通支,于小腿中、下1/3交界处与腓肠内侧皮神经会合成腓肠神经,伴小隐静脉向下外方行至足背外侧 缘。曲张的小隐静脉和皮神经可以反复交叉。

  【穴名解说】

  【跗阳穴】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千金要方》作付阳;《素问.气穴论》王冰注作附阳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阳蹻之郄穴(阳跷脉郄穴)。别名:外阳、阳蹻。付阳,附阳穴。

  【穴位含义】足少阳、足阳明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。

  (1)跗阳。跗,脚背也。阳,阳气也。该穴名意指足少阳、足阳明二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。膀胱经足部上行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湿冷的水 气,由于有足少阳、足阳有二经上行的阳气为其补充热量,足太阳膀胱经的水湿之气才得以继续上行。本穴水湿之气的上行是依靠足背上行的阳气才得以上行的,故 名。付阳、附阳穴名意与跗阳同。

  (何以足少阳、足阳明经的气血交会于本穴,而经书却不言本穴为足三阳之会呢?这是因为本穴在人体重力场中是处于肌肉隆起的高地势,所以足少阳、足阳明二经 的上行阳气会交于本穴,阳者向上、向外而行也。但是,足少阳、足阳明二经上行至本穴的阳气有名无实,只是虚热之气,热多而气少,故此经书不言此穴为足三阳 经之会)。

  (2)阳跷脉郄穴。郄,孔隙也。本穴物质为足三阳经上行的阳气构成,气血之性同于阳跷脉。但由于膀胱经上行至此的阳气较为寒湿,即使有足少阳、足阳明的阳气带动足太阳的阳气上行,由本穴上输的阳气量亦较少,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,故为阳跷脉郄穴。

  【气血特征】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。

  【运行规律】循膀胱经上传于飞扬穴。

  【功能作用】吸热化湿。

  【跗阳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
  【主治病症】头重、头痛、腰骶痛、下肢痿痹、外踝肿痛、脚气、脚腿痛等。

  【归纳总结】1、运动系统疾病:急性腰扭伤,下肢瘫痪,腓肠肌痉挛;2、精神神经系统疾病:面神经麻痹,三叉神经痛,头痛等。

  【作用功效】跗阳穴,退热散风、舒筋活络。

  【临床运用】现代常用于治疗脚气、头痛、外踝肿痛。

  【穴位配伍】跗阳穴配环跳穴、委中穴,主治下肢痿痹。

  【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】

  【疗法原则】寒则补之灸之,热则泻针出气。

  【针刺方法】跗阳穴,直刺0.5~1寸,局部酸胀,针感可向足底放散。

  【艾灸方法】跗阳穴,艾条灸5-10分钟;跗阳穴艾柱灸3-5壮。
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SPA资讯按摩常识养生知识
深圳按下摩服务平台欢迎您!
QQ:749418041‬ 微信:zuzu9525
Copyright © 2019-2020 按下摩 版权所有

QQ咨询

在线咨询